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8月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指出,必須科學認識網絡傳播規(guī)律,準確把握網上輿情生成演化機理,不斷推進工作理念、方法手段、載體渠道、制度機制創(chuàng)新,提高用網治網水平。
如何科學認識網絡傳播規(guī)律?本系列文章會結合輿論傳播、社交網絡、社會心理和大數(shù)據(jù)等綜合常見的網絡傳播規(guī)律,希望可以通過這些規(guī)律的解讀幫助黨政機關認識網絡傳播規(guī)律,從而加快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提高綜合治網能力。
2003年,一位攝影師拍攝了一組加利福尼亞海岸記錄工程圖片。在這幾千張圖片里,有一張清楚地拍到了美國知名女藝人芭芭拉·史翠珊所居住的別墅。史翠珊要求她的律發(fā)起訴訟要求賠償并刪除照片。在這個訴訟之前,這張照片僅僅被下載過六次,但當媒體開始報道這件事情后,互聯(lián)網上到處都是那張含有史翠珊別墅的照片。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如巴西保守派的里約熱內盧市長馬塞洛·克里維拉(Marcelo Crivella)試圖對《復仇者聯(lián)盟》下禁令,因為里面出現(xiàn)了兩個男性超級英雄接吻的場面。然后那一套漫畫很快就在巴西最大的書展里售罄。2014年6月,倫敦出租車司機在街頭進行了大規(guī)??棺h。他們不滿網約車平臺優(yōu)步(Uber)在英國首都落地,但在這場抗議期間Uber的APP下載量上升了850%。。
史翠珊效應從此指代試圖隱藏某事,反而造成此事廣為人知。類似于成語“欲蓋彌彰”。
為什么會有史翠珊效應?這個和引發(fā)網絡輿情的條件有關。一個網絡事件會不會火是由多個條件疊加引發(fā)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事件本身帶來的“談資”?!罢勝Y”豐富的事件,人們就愿意自發(fā)的去傳播。另外自媒體也會利用這種特性來給自己帶來流量,加速事件傳播。
史翠珊效應其實意味著:一個本來沒有“談資”的事件,因某項具備“談資”的操作介入,形成了一個新的具備“談資”的事件。在史翠珊效應原事件中,一組專業(yè)照片本身引發(fā)人們關注的可能性是極小的。但在史翠珊介入后,事件中加入了 “明星可能侵犯公眾利益”、“是否存在公眾人物欺負弱小”等站在道德高點上方便公開談論的談資,同時對要求“刪除”是人類具有天生的敏感性的(損失厭惡特性),在暗面上又滿足了人們對明星的“窺私欲”等心理特點,從而引發(fā)大量關注。
如果是其他的案例,可能不會有上面這么多巧合。但無一例外的,都會有要求隱藏某事,這都會觸動人類的損失厭惡性的特點。另外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名人或大公司、社會機構這種提出刪除或隱藏需求,這時在網民的潛意識里會由自身的身份引發(fā)群體對立效應,加速群體中的傳播造成史翠珊效應。
網信工作因為要處理大量不良信息,會經常受史翠珊效應影響。為了避免該效應,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注意以下幾點:
1. 需要認識到刪除某事是很可能引發(fā)更大的輿情爭議的。
2. 因法律要求確實需要網民或網站配合刪除某文章時,需要做好配套的解釋工作。從當事人角度強調需要刪除的原因(如涉及未成年隱私、文章里面的是不實信息同時真實信息是xxx等、該信息對當事人造成的困擾),以及刪除的法律依據(jù)。避免輿情二次發(fā)酵。
同系列文章:
科學認識網絡傳播規(guī)律系列文章 —《輿論中的群體極化現(xiàn)象》
科學認識網絡傳播規(guī)律系列文章 —《輿論中的立體化傳播效應》
科學認識網絡傳播規(guī)律系列文章 —《輿論中的沉默的螺旋、反沉默螺旋和雙螺旋效應》
科學認識網絡傳播規(guī)律系列文章 —《輿論中的塔西佗陷阱》
科學認識網絡傳播規(guī)律系列文章 —《推薦算法,新媒體時代的守門人》
(部分文字、圖片來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侵權內容。電話:4006770986郵箱:zhangming@eefung.com負責人: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