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lián)網+教育”背景下,培訓機構網絡輿情在不斷豐富培訓機構師生生活的同時,也對校園文化安全構成了一定威脅。因而,正確認識和對待培訓機構網絡輿情是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一、培訓機構網絡輿情的正面影響
第一,有助于具有正能量的網絡文化和政策言論進行傳播,網絡的便捷性讓信息傳播更加迅速,能讓大量受眾群體在第一時間了解某一相關領域的政策變化。如培訓機構建設新校區(qū)、升為本科院校,或取得了重大辦學成就,榮獲某種重大意義的獎項時,通過網絡輿情的快速傳播與發(fā)酵,可以讓學生、家長和社會更快得到消息,知情者范圍如滾雪球般迅速擴大,能有效提升學院的美譽度和知名度。
第二,有助于培訓機構師生獲得更多話語權,促進民主決策,師生能通過網絡參與討論,推動事態(tài)朝美好和諧的方向發(fā)展,從而更好保障他們的權益。比如,在討論有關學校的具有重大爭議性的問題時,網絡平臺能實現(xiàn)全員參與,讓更多有意向參與討論的人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使討論結果更加公正、客觀。
第三,形成輿論壓力,糾正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不良行為。例如,當浪費食物、不尊重教師、亂扔垃圾、公開場合不恰當親密行為等通過百度貼吧、微信、QQ群或學院官方微信等網絡渠道進入培訓機構師生的視野,引發(fā)輿論的聲討時,會給行為主體帶來輿論壓力,從而使其意識到自己言行有失風度并進行糾正,使得校園網絡文化呈現(xiàn)和諧的局面。
第四,可以充當化解培訓機構生不良情緒的減壓閥,緩和校園矛盾。和其他大學生一樣,培訓機構生的校園生活中常常也會充斥著宿舍干擾、評優(yōu)評先時感覺不公平、同學間不和睦等小情緒。校園網絡輿情可以成為培訓機構生發(fā)泄不良情緒的渠道,從而降低其通過瀏覽不良網站來解壓的可能性,降低其被不良思想和外來宗教意識滲透的風險。
第五,培訓機構網絡輿情還可以反映學生的心理和意見,為學校的民主決策提供依據(jù)。比如,當培訓機構的某些管理規(guī)定出現(xiàn)“一刀切”的不合理現(xiàn)象時,網絡輿情有助于管理者快速知曉師生的態(tài)度,采取干預和調整舉措,維護師生權益,并且形成良好的辦學秩序。
二、培訓機構網絡輿情的負面影響
第一,不良信息泛濫,網絡上關于求職、交友、團購、促銷等信息很多,有些未經核實卻得到大量的轉發(fā)。培訓機構學生面對海量具有誘惑力的信息,會缺乏辨識力和警惕性,容易上當受騙。
第二,容易引發(fā)從網絡延伸到現(xiàn)實的群體性事件和沖動行為,影響校園的和諧,造成不可避免的傷害。培訓機構大學生年齡相仿,涉世不深,容易沖動,遇到敏感話題容易引發(fā)激烈的討論,從而形成群體性意見。例如,涉及一些帶有敏感話題,培訓機構大學生出于對事件予以關注并形成網絡輿論,但一旦輿論缺乏有效引導,尤其是當受到錯誤的引導后,則可能產生過激的行為,
第三,網絡中的負面信息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造成了巨大沖擊,同時,也使得個體的道德倫理觀念出現(xiàn)偏差。大學生作為新風尚、新思潮的引領者,容易受到影響。如網絡上關于老人跌到是否要扶起來的討論,有人通過“輕松籌”進行網絡募捐卻被證明是詐捐等有爭議性的新聞事件,都有可能對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帶來不良影響。
第四,培訓機構學生對網絡的過度依賴,也會影響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和學習。從現(xiàn)實來看,沉迷于網絡游戲會引起學生曠課、逃課的行為。另外,一些學生受網絡不良言論的影響,性格偏激,思想過于主觀。以上種種負面影響,不利于學生身心成長,會損害高校形象,不利于培訓機構良性發(fā)展,也容易導致社會問題。
【免費試用高職院校網絡輿情監(jiān)測系統(tǒng),可撥打400-677-0986或點擊右側在線咨詢】
(部分文字、圖片來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侵權內容。電話:4006770986 負責人: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