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電商直播增長迅速,帶貨能力讓不少人膛目結舌。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一些行業(yè)紛紛轉戰(zhàn)線上銷售,來彌補線下實體店的損失,進一步推動了電商直播帶貨的迅猛發(fā)展。不少達人、網紅、明星、名人紛紛試水,在直播紅利中分一杯羹。那么對于飛速發(fā)展的直播行業(yè),網友們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電商直播從去年開始走進普通大眾的視野,到在疫情中,一躍成為各個商家挽回損失和朝線上轉移陣地的利器。今年開始還不到三個月時間,一些行業(yè)因為疫情“被迫”紛紛將銷售陣地朝線上轉移,一下子就給了直播在各行各業(yè)滲透的機會,結果也很明了,無一例外都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效果和收益。
19年是電商直播爆發(fā)的一年,除淘寶外還有多家平臺也紛紛上線了直播模式,越來越多的明星名人都來直播試水,這一定程度上說明直播的紅利已經開始了。目前而言,直播帶貨主要分為兩大類,分別是:商家自建直播間和找網紅達人帶貨。分析其效果,商家自建直播間受困于流量少,粉絲人數(shù)限制,推廣效果不佳,而網紅達人因具有一定粉絲基礎和號召力,通常來說,推廣效果顯著,銷量可觀,這也讓不少商家瞄準了網紅的帶貨能力,紛紛與其合作,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各種弊端和不足之處也顯現(xiàn)出來,對于網紅的能力、個人影響力、與品牌的合作關系、粉絲的信任度之間的矛盾成為不少人熱議的話題。
根據(jù)輿情監(jiān)測軟件鷹擊早發(fā)現(xiàn)對近期直播帶貨網友熱議人物分析,羅永浩當之無愧占據(jù)首位,吸引無數(shù)粉絲觀看帶貨直播,到目前為止,他所主持的三場直播帶貨話題性遠在其他主播之上,#羅永浩直播帶貨#到目前為止討論15.4萬,閱讀5.2億。
4月1日,羅老師第一次直播,各大網站,科技圈的粉絲都在關注。首場直播超過4800萬人觀看了直播,成交額高達1.7億元。
第二場直播4月10日,直播時長2小時39分,共有1142.72萬人觀看,單場漲粉53.2萬,成交額是3524萬元,第二場直播相比第一場銷售額下降了67.9%。
4月16日,第三場直播總共進行了2小時39分鐘,累積觀看人數(shù)為840.48萬,銷售總額5715.9萬元。
口紅一哥李佳琦與央視主持人朱廣權的一場關于湖北專場的直播帶貨,也因為段子手朱廣權的幽默而受到粉絲關注和討論。@央視新聞 官微還給兩人的組合起了個名字#小朱配琦#。從觀眾人數(shù)來看,李佳琦的直播間穩(wěn)定在380萬左右。朱廣權直播間高峰期候超過700萬人。兩個直播間累計觀看用戶已經超過1000萬人。
淘寶直播帶貨女王薇婭直播間一直以來就以選品嚴格,幾秒售空而聞名。另外,李小璐也因直播帶貨而被網友推上熱搜榜單,到目前為止,#李小璐直播#討論5.8萬,閱讀3.2億。
近期,因為新冠疫情的原因導致農產品大量滯銷。多地市委書記、市長、縣長、局長等官員化身“主播”直播“帶貨”,各顯神通,推薦“自家”的農產品,而且成績都不錯,獲得網友一致好評。
與一般的網紅主播不同,對于官員直播帶貨,網友通常比較好奇,更容易獲得高關注度和高信任度。消費者們看到領導都如此賣力“帶貨”,容易受感染,容易被打動,愿意為其推薦的產品買單。接地氣的直播“帶貨”,讓消費者看到農產品來自原產地的新鮮,同時,有市長、縣長做推介,讓品質更有保證。不少人期待看到更多“一把手”為自己家鄉(xiāng)農產品代言。
與此同時,直播帶貨快速發(fā)展的時期,各種問題也不斷涌現(xiàn)出來:
1. 質量問題
直播帶貨行業(yè),主播的個人形象和話語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他們與消費者建立起一定的紐帶關系,以粉絲的信任和喜愛為基礎,實現(xiàn)賣貨變現(xiàn)。
但是在直播間,相對于經過工商登記和質量檢驗的實體店,光憑主播一張嘴,并不能保證產品的質量,直播售假早已屢見不鮮。不少網友反應,在直播間買到的東西,部分有質量問題,原本是沖著相信主播的原因才會購買,可是實際收到的東西偷工減料,質量大打折扣,令人大失所望,進而對直播帶貨產生一定的懷疑。甚至有網友表示不少主播是沖著利益而推薦產品,全然不顧消費者的權益,推銷三無產品,以后再也不會在直播間購買商品了。
2. 數(shù)據(jù)作假
對惡意刷單的數(shù)據(jù)作假行為或許大家早已不陌生,商家利用消費者以主播熱度、直播間人氣、商品銷量、買家評論等評判商品質量,獲得購買安全感的心理,外包機構刷單,購買粉絲,不僅制造銷售假象,也制造主播和直播間人氣假象,甚至以限量促銷、個人虛假使用體驗、銷售倒數(shù)的方式誘騙消費者激情下單。
3. 價格虛高
價格虛高,虛假折扣等常發(fā)生在各類購物節(jié)前夕,商家節(jié)前一波漲幅再緊跟著一波降幅,成功制造虛假折扣來刺激消費,這種方式也最為粉絲所詬病,從而導致品牌形象在消費者心中好感度降低,進而影響日后的品牌知名度和粉絲忠誠度。與此同時,網紅定制款也是不少消費者吐槽的焦點,商品主要依靠直播間帶貨來進行銷售?,F(xiàn)在不少廠家為各大平臺網紅定制生產各種產品,推銷產品的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在某些大平臺上架同款產品,定一個高價,讓消費者誤以為在直播間得到的是最優(yōu)惠的價格。
4. 售后推諉
大量主播甚至是明星藝人,只顧線上直播促進銷量,但是對商品下單后的物流、瑕疵、產品質量等售后卻不聞不問,導致消費者投訴無門,對網紅帶貨的好感度不斷降低。
媒體觀點:
新華社評直播帶貨【三無產品成爆款 直播帶貨成“帶禍”?越火越要守底線】中表示:近期直播帶貨頻“翻車”: 污點藝人、爭議人物成為主播;刷單、買粉成了業(yè)內潛規(guī)則,“三無”變質產品成“網紅爆款”,退貨維權難等問題頻發(fā),其背后是網絡直播電商野蠻生長埋下的重重隱患。平臺方應扛起責任,規(guī)范帶貨商品和行為,并對網絡主播建立行之有效的信用信譽評定、獎懲機制,樹立正確導向。加快規(guī)范直播帶貨行業(yè)發(fā)展,厘清人員、內容、平臺等各方責任和義務,是當務之急。
(部分文字、圖片來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侵權內容。電話:4006770986 負責人:張明)
更多輿情熱點請關注:
新浪微博:@蟻坊軟件 @蟻工廠 @鷹眼輿情觀察室 @鷹眼口碑研究室